這幾日,有關教師節(jié)“送禮”的話題,毫無爭議的榮登微博熱門話題之一。雖然有關部門特別規(guī)定,教師雙節(jié)期間絕對不能“收禮”,家長看似安心,不過私下卻暗流涌動。“我不送禮有人送禮,孩子被邊緣,被歧視,被落后怎么辦?”,“到底送不送,不送小孩會不會被‘穿小鞋’”……網絡上關于探討“送禮”話題的激烈程度,可窺一斑。
據央視新聞發(fā)起的《教師節(jié),送禮還是不送,這是一個問題?》微博投票活動,其數(shù)據顯示(截至記者發(fā)稿前,已有890人參與),六成網友表示不會送,認為這會惡化社會風氣;而近兩成網友則表示會送,認為孩子被“穿小鞋”還是“開小灶”就看它了。
家長提前準備了超市卡
送不送看情況
今年,鄭女士的女兒在杭州某公辦小學念5年級。進小學以來,每年教師節(jié)之前,鄭女士都會帶著女兒去禮品店挑節(jié)日賀卡。但是,自從聽說有同學的家長在教師節(jié)當天給老師送“禮物”,鄭女士可就坐不住了。“送吧,我覺得這好像有點尷尬。不送,又擔心女兒在老師心里的‘印象分’不好。”鄭女士說,打那以后,她也會給老師準備節(jié)日禮品。
但是,給老師送禮物這件事操作起來并沒有那么順利。鄭女士的顧慮很多:是不是所有老師都要準備?怎么拿給老師比較低調?在朋友間交流了以后,鄭女士學會了,在女兒的賀卡里夾一張超市卡或其他消費券。
這些夾在賀卡里的禮品,老師大多不易察覺。事后,鄭女士很快就收到了老師婉言謝絕的短信。隔天,老師還將禮品送還給她。
今年,鄭女士照舊準備了幾份超市卡。“我擔心送禮給老師造成困擾,反而壞了家長在老師心理的印象。所以我先把卡準備著,大家送我們也送。”鄭女士說。
和鄭女士一樣,葉女士也會在教師節(jié)送老師消費卡。葉女士的孩子上幼兒園了,比較貪玩,常常在玩耍時忘記上廁所,曾發(fā)生過“尿褲子”的情況。葉女士說,她會準備三份禮品送給兩位帶班老師和保育員,就是希望孩子在幼兒園期間,生活打理的問題上有人照看。
從眾、攀比、求照顧
家長忙送禮 老師忙還禮
龐老師在杭州西湖區(qū)一家公辦幼兒園工作,也曾遇到過家長趁著節(jié)日給她“塞”消費卡的情況,她用“既尷尬又理解”形容自己收到消費卡時的心情。
在龐老師看來,家長想要給老師送禮大多是希望老師能重視孩子,孩子年紀越小的班級,家長送禮的情況越多。
“有的小朋友表現(xiàn)已經很好了,但家長關注度過高,總希望方方面面都做周全,所以會給老師送禮。”龐老師說,而一些生活自理能力還不是特別好的孩子,家長就希望老師多照顧一下。
和龐老師一樣為“送禮問題”而糾結的小學語文老師沈老師說,她從老教師那里學來一招,專門用于“還禮”。
沈老師說,一旦收到消費卡之類的禮物,她不會當場與家長推來推去。而是用信封裝好,塞一張小紙條表示婉拒的意思,然后塞在書包里讓孩子帶回家交給父母,并且給家長一條短信“請留意信件”。“小學老師帶一個班可能會帶好幾年,如果老師一再拒絕,家長就會養(yǎng)成習慣,以后不再給老師送禮物了。”
“教師節(jié)最好的禮物,就是孩子們說一句‘老師節(jié)日快樂’,家長能說一聲‘謝謝’。”龐老師說,老師和家長的溝通,最重要的還是在于平時的家校配合。
央視新聞發(fā)起的微博調查顯示
60.2%的網友表示不會送,稱會惡化社會風氣
9月4日,央視新聞在微博發(fā)起投票活動:《教師節(jié),送禮還是不送,這是一個問題?》。而截至記者寫稿前,共有890名網友參與投票,其中,60.2%的網友表示不送,認為這樣做師生關系就變了味,會惡化社會風氣;24.6%的網友表示會送,認為這不過只是為了感謝老師;另有15.2%的網友則表示會送,認為孩子“穿小鞋”還是“開小灶”就看它了。
對于“教師節(jié),送禮還是不送。”杭州十四中語文老師周翠俊倒是說了句大實話,“送禮反而給老師添了心理負擔。作為老師,我只想好好地教好自己的學生,完成自己的工作。”
周翠俊表示,大包小包的禮品只會掩蓋了對待老師最珍貴的情誼。“在老師口干舌燥的時候為他端的一杯水,當老師疲倦時的一把攙扶,在畢業(yè)多年后給老師打的一個電話,這樣的‘禮品’豈不是更加感人?”
來源:每日商報